AI 設計的「Minibinder」蛋白質引導 T 細胞數週內摧毀癌症
一組來自丹麥科技大學(DTU)的科學家團隊,與 Scripps 研究所合作,開發出一套 AI 驅動的平台,可設計專屬蛋白質,把免疫細胞變成高精度的癌症殺手。這項方法大幅縮短了免疫療法的開發時程——從數年縮短為短短數週。
🧬 突破性進展
這一平台運用了三個最先進的 AI 模型來工程化研發小型蛋白質,稱為 「minibinder」。這些蛋白質設計用於附著在 T 細胞上,扮演分子 GPS 裝置,協助它們依據特定表面標記,尋找並攻擊癌細胞。
平台運作方式如下:
- AI 模型1 解析與癌症相關蛋白質(抗原)的 3D 結構。
- AI 模型2 生成可摺疊成能夠結合標靶的蛋白質的胺基酸序列。
- AI 模型3 從數千個候選者中篩選,產生高潛力的 minibinder 候選名單。
這些 minibinder 隨後可連接至 T 細胞,創造經過工程改造的免疫細胞——被暱稱為 IMPAC-T 細胞——訓練其專門追蹤某些癌症。
⚙️ 快速設計、內建安全機制
該系統整合了 AlphaFold2,這是 Google DeepMind 獲得諾貝爾獎的蛋白質摺疊工具,用於驗證每個 minibinder 的假定結構是否合理,再進行合成。從設計到實驗測試,整個過程僅需 4 到 6 週,而傳統時程可能長達數年。
為了降低離靶作用風險,這一平台也包括了虛擬安全篩選。這一步驟可預測某 minibinder 是否可能意外結合至健康人體組織,在進入實驗室測試之前即淘汰不安全候選者。
🎯 標靶常見與個人化癌症
在實驗室測試中,研究人員針對 NY-ESO-1(一種常見於黑色素瘤與其他腫瘤的癌症抗原)設計 minibinder。這些 AI 設計的蛋白質確實成功引導 T 細胞摧毀表現標靶的細胞。
團隊同時運用此平台產生針對某患者特有黑色素瘤突變的 minibinder,展現出個人化免疫療法(根據個別患者癌症標記訂製)的潛力。
🧪 邁向臨床的時程
儘管早期成果相當鼓舞人心,這個平台仍需通過前臨床與臨床驗證。研究人員估算,距離進入人體試驗還需五年。其最終目標是比照 CAR-T 疗法流程:抽取患者自身 T 細胞,經 AI 設計的 minibinder 改造後,再回輸體內以追蹤並消滅腫瘤。
🌍 意義重大
這項創新不僅止於另一則 AI 新聞標題——它揭示了真正個人化醫療的轉折點。通過將設計和測試階段由數年壓縮為數週,這類 AI 平台或可:
- 依據個體腫瘤特徵,實現隨需應變的癌症治療。
- 極大加快新藥發現速度,並降低研發成本。
- 為病毒、自體免疫疾病或罕見遺傳病等開發同類療法奠定基礎。
生成式 AI、蛋白質模擬與合成生物學的融合,正推動AI 驅動生物醫學新時代的到來,而 DTU 的這項研究正是重要一步。
資料來源: